《佛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印發?!兑巹潯分刑岢?,深化體教融合特色發展,拉動體育產業優化升級。
體教融合 推進后備人才培養提質增效
《規劃》指出,一是顯著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建立體教思想融合、目標融合、資源融合、措施融合的青少年體育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青少年身體鍛煉和文化學習協調發展。推動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全員測試。努力搭建體育和教育部門整合資源、共同組織、統一注冊、成績互認的青少年競賽體系,形成良性競爭、優勢互補、開放參與的青少年體育賽事氛圍,破解參賽資格相斥、評估機制割裂的制度壁壘。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和青少年體育技能普及提高工程,切實保障中小學體育課課時,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推廣針對近視、肥胖等青少年體質健康突出問題體育干預方法,組織開展青少年科學健身普及工作,培養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
二是全面推進后備人才培養提質增效。推進青少年競賽體系改革,打造佛山青少年體育全賽季,深化體教競賽體系有機融合,選拔優秀體育后備人才。加強體育運動學校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建設。創新體校辦學模式,深化體校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加大體育人才引進力度,完善教練員、運動員政策激勵機制,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提升體校文化教育水平。創建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完善學校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把社會組織納入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建立以體校為基礎、學校為依托、社會組織為突破的后備人才培養機制,筑牢體育強市后備人才根基。完善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實施體育教練員進校園計劃,推進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聯合教育部門組織冬夏令營進校園活動。
優化升級 建設現代體育產業體系
《規劃》提出,要建設現代體育產業體系,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動形成以政府引導為保障、以體育行業協會和服務組織為支撐、以體育企業為主體的體育產業發展機制。制定體育產業扶持政策,重點扶持一批優秀體育服務品牌和龍頭企業,拉動體育產業優化升級,形成包含體育產品制造、體育裝備制造、職業體育、運動休閑產業、全民健身、體育娛樂業、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彩票業、體育培訓業、中介服務業、體育會展業、在線體育、智能健身等多形式多樣化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加快實現體育產業與文化、旅游、健康、影視等產業門類的有效融合,推出特色鮮明的健身休閑產品和服務。積極申報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示范單位、示范項目。
促進體育科技的企業化、產品化、智能化。加強科學技術在體育產業的應用,大力發展“互聯網+體育用品技術研發”“設計+體育消費用戶”等創新模式,發展武術計分產品、云端徒步、云端馬拉松、健身運動APP、體育電子競技等“科技+體育”產品,引入相關高新技術產業。
促進體育產業冠軍化、鏈條化和消費化。挖掘具備“沖一流”潛力的“隱形冠軍”體育企業,培育若干體育用品行業的領頭企業。培育體育消費新熱點、新業態、新模式,加快體育與文化旅游、互聯網等領域深度融合,促進線上線下互動。充分發揮賽事綜合效益,打造體育產業全產業鏈條,促進體育終端產品消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自主創新培育體育產業品質品牌。引入高級別、高影響力、商業性體育賽事品牌,推動體育賽事市場化運營,促進行業、民間自發組織的賽事活動蓬勃發展。
完善體育產業統計。提高統計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做到“情況明、底數清”,全面科學認識體育產業發展基礎。探索建設佛山市體育產業名錄庫,積極推動體育產業大平臺數據建設。
推動體育彩票健康發展。始終堅持體育彩票“來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發行宗旨,牢牢把握體育彩票發展定位,切實落實風險防控責任,加強責任彩票體系建設,確保體育彩票安全運營。大力加強體育彩票公益宣傳,創新開展公益公信品牌宣傳活動,全面提升體育彩票社會形象。積極倡導“多人少買”購彩理念,大力營造理性健康購彩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購彩文化娛樂需求。拓展銷售渠道,擴大購彩人群,提升健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國家公益及佛山經濟社會、體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轉自3月28日《中國體育報》02版 作者:黃心豪 溫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