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局日前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體育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內蒙古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左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群眾體育健身和消費意識顯著增強,人均體育消費支出明顯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比達到38.5%,推動形成旗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
《規劃》從積極培育體育健身休閑產業、重點發展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培育體育消費市場、發展體育培訓產業、發展馬術運動相關產業、夯實冰雪運動產業項目基礎、發展智慧體育產業、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等8個方面,明確了“十四五”內蒙古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指出將根據盟市產業資源差異,以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和烏蘭察布市為“一心”,以錫林郭勒盟、赤峰市和通遼市為“一環”,以呼倫貝爾市、興安盟和阿拉善盟、烏海市、巴彥淖爾市為“兩帶”,圍繞“一心一環兩帶”對產業示范工程進行布局。
《規劃》提出,將建立“政府搭臺、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群眾受益”的常態化促消費機制,開展“體育消費城市”創建評選工作,發放體育消費券,培養體育消費群體,釋放體育社會組織的活力,使體育社會組織成為創建體育消費城市的中堅力量。發揮單項體育協會作用,大力推廣“三大球”、冰雪、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田徑、游泳等運動項目,不斷擴大項目參與人數。圍繞青少年、女性、老年人等重點潛力消費群體及家庭消費趨勢,加強體育產品和服務的量身定制、定向推動和精準配送。
《規劃》還提出,將強化數字賦能,推動體育大數據采集、存儲、加工、分析和服務等環節產品開發,支持建設體育產業數字政務平臺。加強體育領域的智能技術場景應用與體驗布局,推廣人工智能技術的聚集應用,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術深度集成利用的智慧場館。積極促進5G技術賦能體育行業,推動體育裝備、場館運營、賽事組織等領域的智能化產品打造與應用孵化。促進現代體育產業體系基本完善,體育產業治理能力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體育產業實現全面高質量發展,使體育產業成為推動內蒙古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轉自3月28日《中國體育報》02版 作者:黃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