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億,這是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在北京冬奧會的帶動下,中國冰雪運動版圖不斷拓展,而科技助力下的新型場館也讓冰雪運動發展有效擺脫季節限制,冰雪訓練唱響“四季歌”。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體育競技舞臺中,每一名運動健兒所呈現出的高光時刻,都是憑借賽前高強度的訓練以及良好的訓練設施與后勤保障所換來的。聚焦冰雪健兒備戰,解決冰雪場館恒溫及造雪問題是為健兒爭取充足訓練時間的關鍵。依靠科技創新,中國冰雪多個項目訓練場館實現升級,運動員訓練備戰“四季皆宜”。
在南京市江北新區青奧體育公園內有一個橢圓形的巨蛋,那是中國單板滑雪國家集訓隊的重要訓練場地之一——南京旱雪館。借助科技手段,這里能夠為單板滑雪運動員的四季訓練提供場地保障,館內包含3條單板大跳臺道,1條坡面障礙技巧道,最高跳臺距離地面高達33米,完全復刻和對標冬奧會正式比賽的跳臺高度及難度要求,最多可同時容納500人訓練。南京旱雪館為氣膜結構,可快速拆卸,同時能最大限度保證運動員的訓練空間。館內的旱雪滑雪面層采用特殊樹脂經擠壓工藝生產,每平方米均勻分布1.6萬個金針菇狀的小圓球,金針菇式旱雪具有良好的復彈性、耐磨性、抗壓性和阻燃性,仿雪和走刃效果良好,可滿足全天候、全季節滑雪訓練的需求,與真雪道相比,滑行相似度高達80%。
旱雪場館在長江之濱為中國單板滑雪培育新苗,在河北承德,一條“四季雪廊”則見證了中國雪上項目新人的成長——在河北承德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國家圓盤滑雪滑冰機氣膜訓練館和“陸地雪洞”為運動員創造了全年“真雪”訓練條件。圓盤滑雪滑冰氣膜訓練館又稱“大轉盤”,采用氣膜空間營造技術,室內無梁無柱、四季恒溫、節能環保。館內配備的3臺室內圓盤模擬滑雪器能夠為運動員提供豐富多樣的冰雪運動訓練場景,為國家滑雪隊隊員的高效訓練提供服務保障。
“陸地雪洞”則是指氣膜保溫封閉賽道,在7.5公里越野滑雪賽道上選擇難度最大的2.5公里段,加裝保溫氣膜和制冷通風系統,形成閉環,內部氣溫可以保持在零下6攝氏度到零下8攝氏度,能夠實現全年“真雪”訓練。據介紹,作為世界首條“膜結構保溫越野滑雪賽道”,這條全長2.5公里的“陸地雪洞”可實現“非雪季廊內積雪不化”的效果,能為運動員增加60%的上雪時間,被業內譽為“四季雪廊”。賽道投入使用后,為中國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運動員提供了非雪季的訓練保障,為隊伍備戰冬奧贏得了寶貴的訓練時間。
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實現了冰雪體育場館的靈活裝配,使冰雪運動突破地理和季節限制,不僅保障了運動員的訓練時間,更為全民參與冰雪運動創造新的發展契機。冬奧會帶動了中國冰雪運動發展,更推動了中國冰雪產業的跨步前進,后冬奧時代,繼續擴大冰雪運動參與人口,夯實冰雪運動發展基礎,加快冰雪產業發展步伐,豐富冰雪場館場地設施供給依然是重點,期待新型的場館設施為中國冰雪運動發展再助力。(轉自3月23日《中國體育報》02版 作者:豐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