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是體育消費的基礎,對擴大體育消費人口、激發體育消費活力具有重要意義。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完善體育標準、發展戶外運動、促進體育消費等相關舉措。加強體育標準化建設對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發揮著基礎性、支撐性、引領性作用,有利于為群眾健身提供支持保障,提高健身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對此,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經濟司將全面貫徹《意見》總體要求,圍繞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體育標準化建設,為人民群眾參與體育健身提供更好的設施環境、更優的鍛煉條件、更豐富的產品服務,讓人民群眾安全健身、快樂健身、樂享健身。
以標準為引領 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建設
公共體育設施是群眾參與全民健身的物質基礎。“十四五”時期,為打造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經濟司將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職能司局組織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發揮中央預算內資金的引導、示范和撬動作用,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中標準田徑跑道和標準足球場地、社會足球場、健身步道以及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等公共體育設施,更好滿足群眾健身新需求。
公共體育設施的標準化對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提升公共體育設施質量,提高群眾健身的安全感、獲得感至關重要。經濟司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公共體育設施標準體系。早在1986年,原國家體委和原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試行了《城市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用地定額指標暫行規定》;后又在建設部發布的城市居住區、鎮規劃設計標準等標準規范中,明確了體育設施建設的相關要求;此外,經濟司還組織編制了《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城市公共體育場館用地控制指標》,以及《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分類配置要求》和《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和檢驗方法》等10余項國家標準。
目前,經濟司正緊緊圍繞體育強國建設和全民健身工作的需求,不斷完善公共體育設施標準體系,已將城市公共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等3項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標準報請相關部門審批,以更好地指導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
以標準為支撐 指導建立戶外運動安全分級管控體系
當前,人民群眾參與全民健身的方式更加多元,戶外運動已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健身方式之一。為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經濟司正密切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職能司局研制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在河北崇禮、吉林長白山(非紅線區)、黑龍江亞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地建設冰雪絲路帶,支持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構建山地戶外運動“三縱四橫”的空間布局,完善戶外運動產業布局,激發戶外運動市場活力和消費熱情。
戶外運動對安全的要求更高,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是發展戶外運動不可逾越的底線,這離不開健全的安全標準體系。近年來,經濟司高度重視戶外運動標準化建設,在項目標準方面,組織編制了山地戶外、高山探險、攀巖、漂流等10余項戶外運動場所開放條件與技術要求系列強制性國家標準,為相關體育行政許可和戶外運動安全管控提供了技術支持。在賽事標準方面,截至2021年底,組織申報《大眾高山滑雪賽事活動組織規范》等3項冰雪賽事國家標準計劃,組織申報和發布《路跑及相關運動辦賽指南》等20余項戶外運動賽事行業標準計劃。
當前,經濟司正按照有關工作要求,“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完善戶外運動標準體系,為戶外運動場地設施、賽事活動提供技術支持,指導建立戶外運動安全分級管控體系。
以標準為保障 夯實促進體育消費基礎
體育消費是落實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體育標準化建設對促進體育消費發揮著基礎性、保障性作用。一方面,全民健身是體育消費的基本盤,完善公共體育設施、戶外運動相關標準,有利于提高群眾參與體育健身的意愿,養成體育鍛煉和體育消費的習慣。另一方面,完善體育產品和服務標準,有利于提升體育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助力體育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健康發展,提振體育消費信心。
近年來,經濟司采取多項措施促進體育消費,組織研制和發布多項體育產品和服務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等,為體育消費營造了良好環境。同時,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研制了《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出臺多個運動項目產業規劃,搭建各類促消費平臺,積極培育體育市場主體,確定40個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組織開展體育消費調查。經測算,2020年全國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8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80%,呈現出體育消費水平顯著提升、體育消費結構持續優化、體育消費格局日趨均衡、體育消費新業態不斷涌現、體育消費細分市場快速發展等特點。
“十四五”時期,經濟司將順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強化標準引領,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創新打造體育消費場景,豐富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深化體育消費試點工作,積極落實《意見》部署,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放體育消費券,不斷激發體育消費活力,擴大體育消費規模。(轉自5月10日《中國體育報》01版 作者:王輝)